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不同溫度和壓力對AOT穩定CO2乳液的界面張力影響(一)
> 芬蘭Kibron表面張力儀精準測量不同微米尺度下異辛烷的表面張力
> 拉脫法測量:不同性能磁性液體的磁表面張力變化規律與影響因素(二)
>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泡沫的產生和測試(二)
> 毛細現象及潤濕作用機理相關解釋
> 電極界面剩余電荷量越大,界面張力(界面自由能)就越小
> N-十四酰基天冬氨酸及其鈉鹽合成路線、制備、表面張力等性能測定(二)
> 生物表面活性劑產生菌的篩選及對PAHs污染環境的修復效果研究(一)
> 3D打印鈦合金粉體的生產工藝——高速高壓氬氣氣流克服鈦合金熔體表面張力
> 人胰島素的朗繆爾單分子層膜的表面化學和光譜學性質——結論、致謝!
推薦新聞Info
-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二)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一)
> 典型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起泡劑的界面行為對泡沫性能的影響機制
> 新無氰白銅錫電鍍液及電鍍方法可降低表面張力,促進鍍液對復雜工件的潤濕
> 一種耐超高溫酸液體系、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四)
> 復合驅中聚合物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研究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結果、結論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摘要、實驗方法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三)
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堿濃度對動態界面張力值影響
來源:當代化工 瀏覽 364 次 發布時間:2025-08-13
通過使用界面張力儀,測定了弱堿、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ASP)三元復合驅油體系在大慶油田下的界面張力情況。實驗表明,在一般情況下,堿濃度對體系界面張力值影響較大,同等聚合物濃度、表面活性劑濃度條件下,堿的濃度越高,界面張力值越低,能更快的達到較低的界面張力值;石油磺酸鹽+聚合物500 mg/L+1.2%Na2CO3復配體系的動態界面張力值,穩定10-3至10-2數量級之間。弱堿能夠較好的降低界面張力。
目前,分布在我國的主要油田在經歷過長期注水開發之后,造成含水率快速的上升。雖然如此,但是在油層中仍有相當的儲量原油滯留。針對這個問題,必須找到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從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通過表面活性劑的方法來使原油采收率提高的研究就已經開始了。使用表面活性劑的方法驅油為原油儲量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展示了寬廣的前景。但通過表面活性劑單獨使用來驅油的方法有著以下諸多缺點:
(1)吸附損失較重;
(2)波及系數低;
(3)活性劑用量大;
(4)驅油效率差;
(5)成本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者們又先后提出了表面活性劑—聚合物方法,表面活性劑—堿以及堿—聚合物聯合驅替法,新的表面活性劑方法。在此本文采用的是由濃度不同的石油磺酸鹽構成的表面活性劑建立的三元復合體系,分析在不同條件下,變化堿和表面活性劑濃度,進而對界面張力的變化的影響。這種分析對發展三元復合體系驅油技術有重要作用。
1實驗部分
1.1實驗材料及儀器
(1)實驗原油:大慶油田采油一廠脫水原油,瀝青質含量40%,密度850 kg/m3,45℃下粘度為70.5 mPa·s。
(2)實驗用水:實驗用水為實驗室人工配置鹽水,礦化度為3 700 mg/L。
(3)化學藥劑:甜菜堿型表面活性劑,有效含量40%;大慶煉化1 900萬分子量聚合物,石油磺酸鹽SS,有效含量40%;重烷基苯石油磺酸鹽SY,有效含量50%;碳酸鈉(Na2CO3),氫氧化鈉(NaOH)。
(4)實驗溫度:45℃。
(5)實驗原理與儀器:
采用芬蘭Kibron dIFT雙通道動態界面張力儀進行界面張力測定。此張力儀的原理是:液滴通過旋轉處于一定的離心場中,這時兩種液體之間的界面張力及旋轉的速度就決定了液滴的形狀,液滴的平衡形狀通過調整轉速得到改變,而使液滴以一定的角速度自轉,這時通過離心力、重力以及界面張力的三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在高密度的液體中,低密度的液滴能夠形成圓柱形或長橢球形液滴。這種方法可以測定出10-6mN/m的超低界面張力。
式中:IFT—界面張力,mN/m;
Δρ—油水密度差;
D—油滴無因次最大直徑;
T—每轉的時間,ms。
2結果與討論
在弱堿三元界面張力分析實驗中,分別變換石油磺酸鹽SS的濃度、以及碳酸鈉(Na2CO3)的濃度,得到不同三元復合體系與大慶原油間的動態界面張力值,實驗數據如下:
SS表面活性劑濃度為0.05%的復合體系界面張力較表面活性劑濃度分別為0.10%和0.20%的復合體系高很多,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弱堿復合體系的界面張力值下降幅度較大。
由圖1-2可以看出,堿濃度對體系界面張力值影響較大,在同等表面活性劑濃度以及聚合物濃度條件下,隨著堿的濃度升高,界面張力值會相應的降低,更快的達到較低的界面張力值;隨著表面活性劑濃度上升,界面張力性能變好。
圖1石油磺酸鹽+聚合物500 mg/L+1.2%Na2CO3復配體系的動態界面張力(mN/m)
SS表面活性劑濃度為0.05%的復合體系在0~15分鐘內,界面張力急劇下降,之后緩慢下降逐漸趨于平穩;表面活性劑濃度為0.1%的復合體系在0~45 min內界面張力急劇下降,而后趨于平穩;表面活性劑濃度為0.2%的復合體系在0~30 min內界面張力急劇下降,之后下降緩慢并趨于平穩,且該弱堿復合體系的界面張力值穩定10-3至10-2數量級之間。
圖2石油磺酸鹽+聚合物500 mg/L+0.8%Na2CO3復配體系的動態界面張力(mN/m)
3結論
(1)堿濃度對體系界面張力值影響較大。
(2)同等聚合物濃度、表面活性劑濃度條件下,堿的濃度越高,界面張力值越低,能更快的達到較低的界面張力值。
(3)弱堿能夠較好的降低界面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