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不同溫度和壓力對AOT穩定CO2乳液的界面張力影響(一)
> 芬蘭Kibron表面張力儀精準測量不同微米尺度下異辛烷的表面張力
> 拉脫法測量:不同性能磁性液體的磁表面張力變化規律與影響因素(二)
>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泡沫的產生和測試(二)
> 毛細現象及潤濕作用機理相關解釋
> 電極界面剩余電荷量越大,界面張力(界面自由能)就越小
> N-十四酰基天冬氨酸及其鈉鹽合成路線、制備、表面張力等性能測定(二)
> 生物表面活性劑產生菌的篩選及對PAHs污染環境的修復效果研究(一)
> 3D打印鈦合金粉體的生產工藝——高速高壓氬氣氣流克服鈦合金熔體表面張力
> 人胰島素的朗繆爾單分子層膜的表面化學和光譜學性質——結論、致謝!
推薦新聞Info
-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二)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一)
> 典型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起泡劑的界面行為對泡沫性能的影響機制
> 新無氰白銅錫電鍍液及電鍍方法可降低表面張力,促進鍍液對復雜工件的潤濕
> 一種耐超高溫酸液體系、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四)
> 復合驅中聚合物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研究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結果、結論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摘要、實驗方法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三)
利用氣體分析儀、超微量天平等研究DOC和DPF對柴油機排放性能影響
來源: 河南科技大學 任源 瀏覽 320 次 發布時間:2025-08-14
摘要:隨著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為了有效控制車輛的有害物排放,我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排放法規,柴油機技術在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正面臨著日益嚴厲的排放法規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除了采取先進的技術措施實現高效的機內凈化外,如何同時合理利用后處理裝置達到排放限值的要求,進而徹底解決柴油機污染物排放問題就成為當前柴油機技術發展的關鍵。
本課題就是響應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從研究尾氣后處理裝置性能的角度,在CY4102電控高壓共軌柴油機的基礎上,按照GB17691-2005中ESC測試循環的要求進行臺架試驗,內容主要包括:
1.通過燃用國Ⅳ柴油(0#),利用氣體分析儀、部分流顆粒采樣系統和超微量天平,測試由廣州新力金屬有限公司提供的不同類型的DOC、DPF,經過單獨或是組合使用后柴油機的排放性能,對比計算各種形式的后處理系統對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轉化效率,并結合國Ⅳ排放法規的限值,為公司進一步改進后處理裝置提供技術依據和理論指導。
該部分試驗結果表明:(1)柴油機分別加裝DOC、C-DPF、DOC+(P-DPF)、DOC+(C-DPF)后對CO和HC的凈化效果十分明顯,其中尤以DOC+(C-DPF)最為突出,其對CO和HC的轉化效率可分別高達99.8%和91.8%,而P-DPF對CO和HC排放的影響極其微弱;(2)與原機相比,分別加裝DOC、P-DPF、C-DPF、DOC+(P-DPF)、DOC+(C-DPF)這五種類型的后處理系統后,其對NOX的排放都幾乎沒有影響,NOX排放的總量基本不變;(3)P-DPF、C-DPF、DOC+(P-DPF)、DOC+(C-DPF)對柴油機顆粒PM的凈化效果均較為明顯,轉化效率在58%-66%之間,其中以DOC+(C-DPF)為最高,值為65.7%,而DOC對PM有一定的凈化效果,但不明顯。
2.鑒于我國區域差別的國情,分別使用北京市售國Ⅳ柴油(0#)、北京市售國Ⅴ柴油(0#)和洛陽市售普通柴油(0#),進行原機和加裝相同類型DOC+(P-DPF)組合的ESC測試循環,對比不同品質燃油對柴油機排放性能的影響,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和紫外熒光法硫氮分析儀,分別測定上述三種品質燃油的主要化學成分,并結合發動機排放特性的變化,著重分析探討了燃油化學成分變化給后處理裝置工作效果帶來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1)隨著燃油中總芳烴(包括單環、雙環和多環芳烴)含量的降低,原機CO和HC的排放量顯著降低,而原機NOX的排放量只有小幅下降;(2)原機PM的排放量隨燃油中多環芳烴含量的減少而降低,當多環芳烴含量低于3.5%時,PM排放量變化不大;(3)燃油中硫含量過高可使DOC中毒,同時尾氣中PM排放大幅增加;而當硫含量處于較低水平時,隨著硫含量的下降,DOC+(P-DPF)組合對PM的轉化效率會有一定程度提高,同時對CO和HC的轉化效率也有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