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便攜式自動表面張力儀主要產品特征
> 3種常見醇類燃料甲醇、乙醇、正丁醇噴霧特性與表面張力的關系(二)
> 不同助劑及濃度對IDK120-025型和LU120-015型噴頭霧化效果的影響(四)
> 表面張力為25%乙醇溶液作為球磨溶劑,制備MG超細粉替代天然橡膠補強劑
> 不同溫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劑的密度、電導率、表面張力等性質(一)
> 配制淡紅色噴印墨水時,如何測量其表面張力
> 利用氣體分析儀、超微量天平等研究DOC和DPF對柴油機排放性能影響
> 不同溫度下水波波速和表面張力系數的關系與計算方法【實驗】(二)
> 射頻等離子分離提純的高成本高,如何解決
> 植物笛醇含量對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
推薦新聞Info
-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二)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一)
> 典型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起泡劑的界面行為對泡沫性能的影響機制
> 新無氰白銅錫電鍍液及電鍍方法可降低表面張力,促進鍍液對復雜工件的潤濕
> 一種耐超高溫酸液體系、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四)
> 復合驅中聚合物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研究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結果、結論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張力的影響——摘要、實驗方法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面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三)
表面張力儀分析氣潤濕反轉劑對緩解煤層水鎖效應、解吸速率影響(三)
來源:煤炭科學技術 瀏覽 671 次 發布時間:2025-03-25
3試驗結果及分析
3.1接觸角與表面張力測試結果與分析
3.1.1接觸角測試結果與分析
將經過不同濃度表面活性劑處理后的煤樣片依次放置在接觸角測量儀的樣品臺,采用蒸餾水作為滴定溶液,分別測定其接觸角,如圖2所示。
圖2接觸角的測定
如圖2所示,FC117和FC134兩種表面活性劑均實現了煤體潤濕性的反轉。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增加至0.5%時,接觸角逐漸增加,并在溶液濃度為0.5%時,潤濕性由液潤濕向氣潤濕的轉變(接觸角大于90°);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繼續增加,接觸角不再增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甚至出現小幅度地下降。出現煤樣接觸角變化規律的主要原因為
1)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增加至0.5%時,FC117和FC134兩種表面活性劑處理后的煤體表面接觸角增加速率較快。在該階段,表面活性劑分子較少,能夠有序的吸附在煤體表面,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親水基團朝著在煤體表面的方向吸附;疏水基團朝著遠離煤體表面的方向,并將抑制周圍水分子在煤體表面的吸附。隨著表面活性劑濃度的增加,煤體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劑分子逐漸增加,疏水基團在煤體表面抑制水分子的能力逐漸提高,煤體表面接觸角也逐漸增大。
2)當表面活性劑濃度等于0.5%時,煤體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劑分子趨于飽和,疏水基團在煤體表面抑制水分子的能力達到頂峰,煤體表面接觸角也逐漸達到最大值;若繼續增加表面活性劑濃度,多余的表面活性劑分子與正常吸附在煤體表面活性劑分子發生紊亂,疏水基團之間產生吸附、纏繞,使得多余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親水基團朝向背離煤體表面的方向,對水分子產生吸附作用,進而降低了煤體表面是疏水能力,煤體表面接觸角會產生小幅度地降低。
3.1.2表面張力測試結果與分析
將經過不同濃度表面活性劑溶液分別裝至用于滴定裝置的注射器中,利用懸滴法對表面活性劑溶液進行表面張力的測定。每次滴定工作結束之后使用蒸餾水進行多次沖洗,避免測定溶液對待測溶液的結果產生影響,見表2。
表2表面張力的測定
由表2可知,隨著FC117和FC134兩種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張力先迅速降低,再逐漸趨于穩定。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增加至0.2%時,表面張力從初始的73 mN/m分別降至23.124 mN/m和19.07 mN/m,表面張力大幅度地降低;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2%增加至1.5%時,表面張力變化幅度較小,保持著較小程度的降低,并趨于穩定。
綜上分析,對FC117和FC134兩種表面活性劑從接觸角和表面張力兩個方面進行性能測定,兩種表面活性劑均具有疏水性、低表面張力的性能,符合預期的效果。其中,當兩種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為0.5%時,可以實現煤樣表面潤濕性的轉變,并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因此,在后續的煤樣解吸試驗中,可將溶液濃度為0.5%的表面活性劑作為對解吸試驗所用的煤樣進行處理的最佳使用濃度。
3.2干燥煤樣解吸特征的結果與分析
根據2.4節試驗步驟中的2)~5),其中,2種表面活性劑溶液的使用濃度設置為0.5%。依次對氣潤濕反轉劑處理前后的煤樣進行不同吸附平衡壓力條件下的吸附試驗。根據《煤的甲烷吸附量測定方法》,計算充入煤樣罐中的甲烷量Qci和吸附平衡后剩余空間的游離甲烷量Qdi,其表達式分別為
式中,Qci為充入煤樣罐的甲烷標準體積,cm3;P1i,P2i為分別為充氣前后參考罐內絕對壓力,MPa;Z1i,Z2i分別為P1,P2壓力下及t1時甲烷的壓縮系數,1/MPa;t1為室內溫度,℃;V0為參考罐及連通管標準體積,cm3;Vd為剩余體積,cm3;t3為試驗溫度,℃;
充入煤樣罐的甲烷量扣除煤樣罐中剩余體積的游離甲烷量即為壓力段內煤樣吸附甲烷量ΔQi:
ΔQi=Qci-Qdi(4)
每克煤壓力段內的吸附量為
式中,Gr為煤樣可燃物質量,g。
通過計算得到氣潤濕反轉劑處理前后干燥煤樣在不同吸附平衡壓力條件下的吸附量,如圖3所示。
圖3干燥煤樣吸附量
由圖3可知,隨著甲烷吸附平衡壓力的增加,氣潤濕反轉劑處理前后煤樣的吸附量均逐漸增加,且增加量均呈現逐漸減小趨勢。經過氣潤濕反轉劑FC117和FC134處理后的煤樣吸附量始終小于未處理的煤樣。其中,產生該現象的原因主要為:一方面,氣潤濕反轉劑分子自身占有一定的體積,隨水溶液一同進入煤體內部。在干燥過程中,水分通過蒸發作用排出煤體,而氣潤濕反轉劑分子則滯留在煤體內部,進而減小甲烷分子的吸附空間;另一方面,氣潤濕反轉劑具有低表面張力的特性,在吸附在煤體內部孔隙裂隙的表面,降低其表面自由能,減小對甲烷分子的吸附能力,進而使得吸附量下降。